突然发现解放台湾省的建议,王朔的思路太妙了!他说,收复台湾不需要打仗,先宣布台湾海峡是战区,然后宣布台湾上空禁飞,全部封锁,“台独”谁敢飞就打下来!让他的香焦全烂地里,你看他急不急。 在讨论如何收复台湾的问题时,人们总离不开作家王朔在访谈中提到的思路。 不是因为多新奇,而是它像一把精准的钥匙,捅在了台湾问题的关键锁眼上,不硬碰硬,却能让对方清楚感受到压力的边界。 他觉得,台湾的贸易大多依靠外界,这么一来,对台湾进行经济封锁,农作物没有地方销售,工厂缺少原材料,用不了多久,谁着急谁清楚。 这些话说出来并不是毫无根据的。 台湾的能源账摆在那儿,本地的能源占比只有3%,煤炭石油撑死够90天,天然气更紧张,只够14天。 2023年,台湾“中油”从沙特运原油的船被解放军驱离,全岛就开始轮流停电,连台积电的生产线都差点停摆,股价一天跌了7%。 这还只是一次小摩擦,真要是封严实了,加油站先没油,电厂跟着断电,家家户户的日子都会打折扣。 不光是能源,吃的用的也一样。 2020年香蕉价跌到每公斤2块新台币,那会儿农民骂的不是大陆,而是没本事解决问题的当局。 在高新产业方面上,台积电为台湾的经济贡献了很大一部分,但是半导体生产用的高纯度硅料、光刻胶,八成得从外面运。 2024年大陆停供一种特种气体,台积电台南厂3纳米线就停了三天,损失超10亿美元。 这些事儿都透着一个理:台湾的经济血管,好多都连着外面,尤其是大陆。 在后来的专访中,王朔更加详细地说明了这种思路。 他说要“擒贼先擒王”,不光是封锁,还得通过法院判决陈水扁这些“台独”分子犯了危害和平罪,发全国通缉令。 天上的飞机也得分清楚,只许民航飞,“台独”的飞机敢动,就不客气。 这些想法,和大陆这些年的动作,慢慢对上了路子。 2024年大陆搞了两次军事演习,第一次在台岛海域划了五个区域,第二次又加了一个,规模一次比一次大。 除了军事上的动作,经济上也有调整,暂停天然砂出口,台湾建筑业立马缺料,好多工地都停了。 两次演习下来,台湾内部吵翻了天,好多人骂蔡英文,赖清德,说他们为了政治目的,不管老百姓的安危。 其实这种思路,往前数几十年,能找到相似的影子。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时,美国没直接跟苏联开打,而是派军舰在古巴周边设了警戒线,过往船只要挨个检查,不许带进攻性武器进去。 就这么一封,古巴的物资供应和对外贸易全受了重挫,最后苏联撤了导弹,危机才算完。 不过,封锁归封锁,大陆心里始终装着台湾人民。厦门到金门的物资船从没断过,暂停天然砂出口时,特意说明不影响民用建筑。 就像取消农产品零关税,针对的不是种地的农民,是让“台独”明白,搞分裂就得付出代价。 现在全球经济缠在一起,真要封锁,难免引出一堆复杂事儿。 但这些年大陆的实力摆在那儿,军舰数量比日本海自还多,东风导弹能覆盖台海,2025年“海峡雷霆”演习里,山东舰编队直接开到台岛东部,等于把外部干预的路堵了大半。 美国总说要支持台湾,可真到节骨眼上,未必敢往前冲。 上世纪90年代台海危机,美国来了,却在解放军演习区外远远绕着走。 现在解放军有了三艘航母,反舰导弹能打更远,外部势力想插手,得先掂量掂量。 王朔的思路妙就妙在,他看准了台湾的软肋不在军事对抗,而在民生和经济的依存度。 大陆这些年的动作,也一直在往这个方向使劲——不是要让老百姓过不下去,是要让“台独”清楚,分裂这条路走不通,代价谁也付不起。 地里的香蕉不能烂,工厂的机器不能停,老百姓的日子得安稳,这才是大家真正的盼头。 不管是封锁的设想,还是演习的威慑,或是经济上的调整,说到底都是一个意思:国家统一是必然,“台独”搞不得。 而这一切的前提,始终是尽量少让普通民众受影响,毕竟,大家都是同胞,安稳日子才是最实在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