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124346

“怎么能这么聪明!”广东,一女子不小心掉入洪水,眼看几乎将她淹没,然而女子却并不

“怎么能这么聪明!”广东,一女子不小心掉入洪水,眼看几乎将她淹没,然而女子却并不挣扎,反而展开双臂,像一个“大”字飘在水上,没想到这一招却十分管用,而消防员仅有10分钟就将她救了上来,网友:怎么做到让自己飘起来的,太难了   7月20号广东的那场大洪水,至今想起来仍让人捏一把汗。   洪水席卷过街道,混着垃圾和瓦砾的水流奔腾不止,拍打在墙壁上发出令人心惊的声音。   李女士就在转移时不小心落水,在水面上浮浮沉沉,情况十分危机。   但水里的李女士没乱,她舒展身体,像片叶子似的仰漂在水面,口鼻努力露在水线上,就这么随着激流起伏。   后来才知道,她老家常遭洪水,这救命的本事是早年特意学的。   没过多久,消防员就已经赶来。   他们腰间绑紧绳索,没顺流去追,反而迎着水势往斜前方蹚,这是最省时间的路径。   浑浊的水没到胸口,漂浮物不断撞过来,脚下的漩涡时不时扯着人往下沉。   他们眼睛死死盯着那个漂浮的身影,每一步都像在跟洪水掰手腕。   七八分钟后,一只手终于抓住了李女士的衣角。 岸上的人赶紧拽绳索,水里的队员使劲托举,没多久就把人拉上了岸。   李女士脸色惨白,却还想着给消防员鞠躬,被他们连忙扶住了。   这场救援能这么快,关键就在于李女士没瞎扑腾。   换作旁人,掉进水里多半会手脚乱蹬,结果越挣扎越耗力气,呛水也快。   李女士仰漂的姿势,能够很好地保存自己的体力,延长生存时间,为自己的获救争取更多的机会。   后来有专业人士说,仰漂时手臂不能露出水面,不然重心会不稳,李女士恰恰做到了这一点,可见这自救本事练得扎实。   在去年的4月22号,台湾也发生了一件相似的事情。   台中的庄先生,一个人攀登凤凰山的时候,发生意外跌进了很少有人的山谷。庄先生的腿受了伤没法走,又没有通讯设备,就这么被困在深山里10天。   还好旁边有条小溪,能靠着喝水维持。   到第10天,他实在撑不住了,想起自己以前是水电工,便忍着疼在附近摸索,还真找到了村民引水的水管。   他用随身的瑞士刀锯开管子,又摘了些植物茎秆堵住缺口,让下游断了水。   村民发现没有水用,就组织人手沿着管道检查断水的原因,就这样男子被发现,得到了救援。   这事儿跟洪水自救不太一样。   李女士是靠顺应环境减少消耗,庄先生则是主动制造“麻烦”,就是断了村民的水,逼着对方来寻找源头。   两种法子看似相反,却都抓住了关键:洪水自救得保呼吸、省体力,深山被困得想办法发出信号。   尽管庄先生这办法有争议,锯断公共水管毕竟影响了村民生活,要是没把握好度,说不定会耽误更多事。   但是庄先生仍然用这种办法获救了,在必要时刻也不要顾虑太多了。   相比之下,李女士的自救更值得普通人学习,不需要破坏什么,只靠冷静和技巧就能争取生机。   从这两件事能看出,极端情况下的自救,光有勇气没用,还得有脑子。   李女士要是没学过仰漂,在洪水里多半撑不了那么久。   庄先生要是不懂水管构造,恐怕也等不到村民来救。   这背后其实是个简单的道理:平时多留意些应急知识,真遇到事了,可能就是救命的稻草。   有人说现在信息发达,网上啥自救方法都有,但真正到了生死关头,能想起怎么做,并且敢做的人不多。   李女士在洪水里能闭着眼保持身体舒展,庄先生在山谷里能忍着疼锯水管,靠的不光是知识,更是那份临危不乱的心态。   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搞应急演练,教大家遇到火灾、地震该怎么办,但像洪水、山野被困这类场景,专门学习的人还不多。   其实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,了解些针对性的自救知识总没坏处。   就像南方多水患,学几招水上自救。   山区多徒步,备些求救工具,这些都是实实在在能保命的准备。 说到底,在十分危急的时刻,即便我们的生命受到了威胁,也要保持足够的冷静。   也许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战胜灾难,但保持思考的能力,采取正确的方法,往往能创造奇迹。   李女士和庄先生的经历,与其说是运气好,不如说是“有准备”的结果。   而那些默默守护的救援人员,更让我们知道,即便遇到险境,身后也总有力量在托举着生命。